为深化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练、以赛促岗、以赛促教”的育人理念,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。11月至12月,亚搏在线2025年校园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帷幕。本次竞赛以“数智融机电,赛创助新质”为主题,设置20个竞赛项目,覆盖机械、自动化、电子、信息、人文社科等多个院系,吸引24级全体学生、25级部分学生广泛参与,旨在通过实战竞技检验学生专业技能,对接行业岗位需求,推动“AI + 专业”教学改革,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统筹部署:构建规范高效的竞赛体系
本次校园技能竞赛由教务处牵头,成立竞赛组委会及工作小组,负责竞赛统筹协调与组织实施。竞赛严格遵循《亚搏在线技能竞赛管理办法》,结合学校“六个一行动计划”中“每个学生参加一次校级竞赛”的要求,制定了清晰的赛程安排:11月3日至9日为报名阶段,11月10日至12月12日由各系部自行组织竞赛,确保赛事规范有序推进。
赛项亮点:覆盖多领域,聚焦实战与创新
本次竞赛20个项目各具特色,既扎根专业基础,又紧扣行业前沿,尤其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领域的融合应用:
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领域:人工智能素质养成挑战赛要求学生基于开源AI框架(如异思MindSpore、PyTorch等),或使用扣子(Coze)、百度文心等智能体平台,设计并实现一个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智能体系统,体现“AI+场景”融合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。信息工程系组织345名学子参加通信技术赛项暨第十届华为ICT大赛中国实践赛江苏省初赛,围绕基础软件、昇腾 AI、网络、云四大赛道展开60分钟限时比拼,对接ICT产业技术标准,锤炼学生实战能力。
机械与制造领域:数控多轴加工技术赛项对接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,分初赛(Master cam 2023软件建模编程)与决赛(四轴数控铣床实操)。考察学生零部件造型、CAM 编程、工件加工及职业素养;产品艺术设计赛项聚焦“城市独居青年智能厨房电器设计”,要求选手在180分钟内完成手绘效果图与版面设计电子稿,平衡空间优化、情感陪伴与健康引导需求。
自动化与电气领域:电气控制技术赛项以“化学液体混合搅拌设备”为载体,要求学生完成S7-1200 PLC编程与西门子触摸屏组态,实现自动搅拌、温度控制、急停保护等功能;PVsyst 光伏发电工程设计赛项则让学生在乐学楼屋顶斜坡顶场景下,利用 PVsyst 软件完成光伏系统仿真与设计报告,兼顾基础模型与阴影遮挡分析。
人文与财经领域: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包含写作(文字/图表信息写作)与演讲(中国故事主题),数学竞赛结合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内容设置基础与拓展题型;大数据与会计赛项分理论知识(会计基础、大数据财务等)与实操技能(会计核算软件操作、Python/Power BI数据分析),金融科技应用赛项则通过大数据金融(信贷风控)实训平台,让学生体验信贷业务全流程。
电子技术领域:EDA设计与开发赛项以真实电子工程项目为载体,采用“理论+实操”双阶段竞赛形式,要求学生以嘉立创EDA软件为核心工具,初赛需掌握电路理论、原理图与PCB设计基础等知识,决赛完成元器件符号与封装创建、原理图绘制、PCB布局布线、文件导出等任务,需满足DRC无错误、布通率100%等规范;赛项对接职业技能标准与企业需求,兼顾设计规范性与工程实用性,全面考察选手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,助力“岗课赛证”融合与产教深度对接。
以赛育人:夯实技能基础,衔接职业未来
参赛学生热情高涨,来自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24级学生表示:“通过技能大赛,不仅检验了自己的网络配置与AI应用能力,更在与全省学子的比拼中找到了差距,明确了后续学习方向。”机械工程系参赛学生也认为,数控多轴加工赛项让自己将课堂所学的 数控编程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,对未来进入企业从事精密加工工作充满信心。
赛后赋能:延伸竞赛育人长效价值
为避免“赛完即止”,学校围绕本次校园技能竞赛制定赛后赋能计划,持续放大竞赛育人效果。一方面,学校组织各系部梳理竞赛中的典型案例与问题,将竞赛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 —— 机械工程系将数控多轴加工赛项的零部件造型、数控编程等核心考点,融入《数控加工技术》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;信息工程系则把华为大赛中的AI应用案例,开发成《人工智能应用基础》课程的实训项目,实现“以赛改课、以赛融课”。
此次校园技能竞赛既是学校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,更是深化“岗课赛证” 综合育人、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。亚搏在线将以竞赛为契机,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更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区域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


文/图:丁荣乐 姜莺鹰
审核:陈云霞
